- 欢迎光临中国水果交易网10年老站!
- 会员登录
- 注册会员
- 客服QQ:99628038
- 用户交流群3:334812283
- 采购经销商群:226330933
水果走出滞销困境怎么做?
【导读】
近些年来,可口的水果一直是家家户户茶余饭后最喜欢吃的食品。然而,进口水果数量日益递增、本土果品经常性滞销、水果种植等
深圳市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表示,水果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生产力落后,附加值低,最大的遗憾在于中国缺乏世界级的水果品类品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鲁芳校指出,水果行业已经进入大洗牌的阶段,果业种植、流通环节的现代化迫在眉睫。水果滞销,除了难以预测的天气因素影响外,更多原因是产销脱节。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果农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滞销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农业的小农经济根源深厚,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存在信息流通不畅,也没有一套良好的调节机制。另外整个行业没有一个宏观的产量预期,供需脱节严重。
据了解,目前我国居民水果消费大多停留在生食和厨房、餐馆烹饪等初级加工方式上,水果加工业的深度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已成为我国果品产业真实写照:我国果品总收获面积、总产量以及多种水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并非是果品贸易强国。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果品产业是我国种植业中的第三大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种植结构单一增加了市场风险。
一亩田市场分析师薄洋表示,果品商品化处理是水果采收后的再加工增值过程,包括挑选、分级、清洗、打蜡、催熟、包装等环节。长江果品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沈强告诉笔者,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营养成分,延长贮藏寿命,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虽有较大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果品加工业产值是种植产值的300%,而我国只有80%;发达国家的果品加工率达90%左右,而我国仅有20%-30%。
除了发展深加工之外,品牌塑造也是未来水果走出滞销的一大突破口。相关专家分析表示,首先塑造果品的商业品类品牌,是提升全产业链价值、振兴中华果业的必由之路。地域性品牌在果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属于初级阶段。当商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区域品牌就很难承载它的价值,因为经营的实体不会对区域品牌负责任。因此,塑造商业品牌是提升全产业链价值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商业品牌才能承载价值,只有价值体现才有可能做整个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
薄洋认为未来十年孕育着巨大商机,在果业一定是品类品牌崛起的10年。根据所做的全球研究,全世界大概10万亿元的水果零售总额,中国占了1万多亿元,人均消费占全球的一半,潜力很大,这就是国产水果的机遇,也是水果行业从滞销难题中走出的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质量是果品的生命,水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上市交易价格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其市场销路的大小。在目前市场同类品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该果品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