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68.com

农一师四团果农依靠合作社闯红天山市场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中国水果交易网 作者:殷桃小娃子 阅读:(1300)

【导读】

把分散的果农联合起来,实施四统一的战略,不愁我们挣不到钱。回想起2年前,果农合作社时说的话,李中文仍然掩不住兴奋。2年中,

“把分散的果农联合起来,实施四统一的战略,不愁我们挣不到钱。”回想起2年前,果农合作社时说的话,李中文仍然掩不住兴奋。2年中,他依靠合作社,挣了30多万元(人民币)。李中文所说的果农合作社,就是四团果农合作社,团场工会主席王爱新任果农合作社首任社长。在四团,像这样的合作社还有好几个。

  地处天山托木尔峰山脚下的四团,海拔较高,日照充足,气候凉爽,发展吊干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吊干杏,甘甜、味美,因能在树上风干而得名,极适合在气候温凉的四团种植。四团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引导果工在风沙前沿种植吊干杏树,既有利于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果工增收。

  要说四团的杏树,不得不说四团果农赖明香。2004年,刚刚种植吊干杏的赖明香就开始琢磨,怎样让一亩地达到几亩地的产值。赖明香是个有心人,在一次读报时他得知,吊干杏矮杆密植容易成功。于是,赖明香在林业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吊干杏矮杆密植实验。一年下来,成活的杏树居然达98%,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从此,她开始广求种植技术,赶集跑市场搜求供需信息,杏树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分地扩大到了15亩,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赖明香种植吊干杏富了,周围的果农也跃跃欲试,但又担心吊干杏树多了没有销路。这时果农合作社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说,吊干杏树种好了,不愁没销路,可以帮着大家一起跑销售。如今,吊干杏树在四团遍地开花。

  坚持种植的还有李中文,2006年以前,李中文和他的妻子还是四团林业管理站的贫困户,一家人仅靠48亩园林地中种植的杂果、蔬菜维持生计。当听说一种杏果能在树上自然风干,且富含营养、味美甘甜之时,李中文果断听从园林工作站党支部安排,将自己园中的杂果拔除,精心栽植上了引至北疆的吊干杏树苗。

  丰收时节,李中文欣喜地说:“我搭乘上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快车,充分享受到了林业科技的魅力,脱贫致富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批林果经纪人也应运而生,在各地建立了销售网络。由于四团吊干杏质优味美,受到各地客商的欢迎。被大家称作“吊干杏王”的李中文后来成为成功的经纪人之一。他不仅外出跑销售,还在果农合作社工作员秦丽的帮助下,上互联网上发信息,发布吊干杏树供求信息和吊干杏干果情况。同时,建立了客户信息数据库。现在,四团吊干杏名气的不断增大,坐在家里销吊干杏也成为四团特色林果销售的一道新景。

  和李中文一样的众多四团果农,皆因吊干杏——这一小小杏果的引进而发了家,职均收入由2006年以前的12000元飚升至2011年的56000元。也正是这一小小杏果的引进,使得原本不景气的林果业一跃成为该团欣欣向荣的支柱产业。

  李中文是四团的一个普通果工,近些年,他家的1200余株吊干杏树就像传说中的“摇钱树”一样,每年都为他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2010年仅一级果品就卖了8.2万元,老李就投资10万元开回了一辆私家车,2011年,30亩果园又为他赚回19万元。

  说起小小杏果,四团党委书记政委康小平算了一笔账:每株4-5年生的吊干杏结果50公斤,按每公斤鲜杏10元计算,每亩增收8000元;精加工成杏干,产值则高达70元,这样,每年就可带动四团千余果农增收3.2万元。

  2006年,该团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稳粮、增薯、兴果、兴畜”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由此也打开了该团单一种植粮食、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瓶颈”。280名从事吊干杏种植的果林工人的职均收入由5年前的不足6000元增加到2011年的3.2万元。

  近年来,四团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开展矮化密植吊干杏精品园建设,目前全团吊干杏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这种矮化密植吊干杏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果树整形修剪,水、肥、花、瓜、果管理和提高吊干杏品质等优点,按优质、早丰配套技术定植,建园4-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吊干杏产业的强势发展也带动了该团的水利、道路、电力等林果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该团通连、通户公路已达到96%,全团的大马力拖拉机、私家小汽车拥有量较5年前翻了一番,就连电脑这样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农家也成了平常事。

  据了解,四团种植的吊干杏主要分布在全团13个农业单位果工自用地和十万亩生态园。为全面贯彻落实团党委林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四团初步计划扶持13单位矮化密植吊干杏标准化精品示范园,主要以吊干杏为主,重点围绕优质、早丰、高效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达到提早结果和丰产年限、果实品质优良,最终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自吊干杏成功引进以来,四团年产杏干116吨的良好收益惠带动全团8200余果工脱贫致富。吊干杏成为促进果农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团六连指导员覃亚雄说:“四团进一步完善林果业承包经营管理办法,果园所有权归团场,经营权归个人,第一年投资建园费用由团党委承担,第二年起,费用由承包人承担,承包(租赁)最长不超过30年,期满后果园无偿交回团场。该团划分了果园责任田定额面积,每个果工15亩。果工承包果园责任田,凡一次性缴清10年土地承包费得,每年每亩只需上缴135元,此后,承包期内,果工只需每年缴纳土地使用费和应承担的自身受益费用,不缴土地使用费,第11年开始上缴果品,每年递增10%。承包经营办法的完善,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果工踊跃承包果园,认真修剪和管理果树,购买牛粪和羊粪,给果树增加养分。”

  果农徐立卓说:“在林业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承包的杏园,经过精心管理,成为吊干杏密植丰产栽培示范基地。”

  李中文为笔者算了一笔账:“2004年我承包了48亩果园,全部改种吊干杏,2009年开始杏园初挂果,最大的一株吊干杏树年产鲜果62公斤,产值高达1600元。”不仅如此,吊干杏树还给四团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团果园不仅成了天然“氧吧”,连越来越多的野鸡也开始钟情四团果园,成为今日四团的生动写照。

  吊干杏树,成了四团人名符其实的“致富树”。去年,该团职均收入达2.36万多元,种植杏树的收入就占到5万以上。

  吊干杏树让四团人走上了富裕路,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弊端逐渐显现。3年前,无序的价格竞争让吊干杏价格一路走低,杏农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四团将果农组织起来,成立了首家杏树合作社,让果农联合起来闯市场。合作社成立后,果农由分散型的生产经营转为集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既克服了原来的不正当竞争等弊端,又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该团的果农销售又跨入了“牛市”。为高标准发展吊干杏这一绿色产业,四团专门成立吊干杏合作社,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团的16000亩林园管理进行全程监控,并与果农达成技术合作及销售协议,科学的为吊干杏的管理及销售定位;按期召开吊干杏文化节,多举措鼓励果工走好口味、高品质、纯绿色食品之路。

  在众多合作社中,值得一提的是妇女合作社,四团妇联按照团党委的要求,结合四团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妇女增收,健全组织机构,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方针,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中建功立业。

  四团“妇女合作社”现有会员352人,为打造四团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四团“妇代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生产和合作社会员的收入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全团有女果工639人,养殖奶牛1980头,种植辣椒1.7万亩,亩产490公斤,养羊41900只,产鲜杏400余吨,销售辣椒8000余吨,杏干80余吨,全团妇女平均增收5000余元,全团妇女年均收入2.5万元以上,全面实现减亏增盈。养猪产业致富快“养猪合作社”会长吴及清,是位年近四十的中年妇女,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打开了家庭致富大门,在抓好土地承包的同时,她大力发展庭院养猪。她购买两头母猪进行饲养,经过她的精心饲养,小猪很快养成了肥猪出了栏。

  四团果农合作社秘书长张忠介绍说:“吊干杏增加了果农收入,已经成为四团吸引客商的名片啦!”

  四团是南疆吊干杏基地,也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杏生产基地。近年来,四团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的“两高一优”林果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惠及全团2000余名果工。

  今年,按照“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原则,由各农业连队党支部推荐,果工自己在“林果状元”“ 林果能手”“ 林果大户”中选定10户作为科技示范户。这些科技示范户在搞好自身生产的同时,各联系10个以上的农户,来到联系户家中,走进联系户果园,热心地向他们讲解知识,传授技术,告知要领,使科技入户工程形成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