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68.com

上海崇明柑橘连年“难卖” 未来将提升品质打响品牌

发布时间:2013-11-23 来源:中国水果交易网 作者:殷桃小娃子 阅读:(485)

【导读】

  【导语中国水果网】近年,上海崇明柑橘产业不仅种植面积较高峰时期减少了近4万亩,销量也连年不景气。对此,政府与农业专家

  【导语·中国水果网近年,上海崇明柑橘产业不仅种植面积较高峰时期减少了近4万亩,销量也连年不景气。对此,政府与农业专家共同商讨发展方向,今后崇明县将通过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扩大营销等方式,打开崇明柑橘的新商机。

  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试种柑橘,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良,80年代已初具规模,因成功突破柑橘分布北缘低温临界线引起业界关注,一度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选品种,高峰时期全县柑橘面积达12.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如今的崇明柑橘却显得落寞了许多,不仅种植面积较高峰时期减少了近4万亩,经济效益相比其他品种明显偏低。近日,崇明县政府在崇明新城会议中心召开“崇明县柑橘产业发展研讨会”。农业专家、相关镇领导、技术部门负责人和销售企业代表等61人受邀出席会议,今后崇明县将通过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扩大营销等方式,打开崇明柑橘的新商机。

  近来来,柑橘种植的肥料、农药、人工及管理成本不断上涨。据测算,平均每亩农药成本240元,肥料成本600元,人工成本1200元,电费及其它费用120元,合计成本约2160元。2012年全市柑橘平均单价每公斤1.18元,平均产值每亩2591元,毛利润仅431元。如果承包土地经营,加上每亩1200元的土地租金,柑橘生产亏损严重,因此农民只有通过增加产量,减少投入来勉强维持。这样的掠夺性生产容易导致果品品质下降。另外,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高额的过路费,使柑橘运费不降反增。

  柑橘营销队伍不健全,柑橘成熟时被动等客上门,定价权掌握在小贩手中。橘农对果品供求动态和价格行情不能及时掌握,营销无序、相互压价和优果难优价等现象普遍,阶段性、区域性滞销时有发生。同时,产品等级缺乏市场分类,90%以上的地产柑橘销往北方,主动放弃外地橘农普遍看重的上海大市场,即使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小果型柑橘,也多随“大路货”流向低端市场,高端橘类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邹锦忠表示,今后他们将重点围绕“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扩大营销”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上海前卫柑橘公司是全市最大的柑橘生产企业,拥有自营出口资质,并与国内多家果品进出口企业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多年柑橘出口经验,今后将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形成企业牵头加合作社的生产营销模式,推进柑橘产业发展。

  在柑橘品牌统一整合为“崇明蜜橘”基础上,将制定“崇明蜜橘等级标准”,按照特级橘、优质橘、大众橘分类,其中特级橘占2%—3%,作为定价标杆,定位商务礼品橘,面向高端客户群体销售;而优质橘占15%,进入超市大卖场或出口外销;大众橘占82%—83%,主要进入北方市场。通过果品分级包装,确定不同的消费对象,真正体现优质优价。

  在扶持政策方面,将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对其在土地租赁、生产、出口、加工等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在支持种苗繁育方面,重点扶持柑橘无病毒苗和大型容器苗生产基地,为柑橘品种更新储备优质种苗;同时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柑橘节庆和宣传营销活动,并对柑橘专卖店和包装箱给予营销补贴。为扩大崇明柑橘在本市和外地市场影响力,还将组织参与各地的农展会、农博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