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68.com

甘肃成县核桃产业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12-11-02 来源:中国水果交易网 作者:殷桃小娃子 阅读:(721)

【导读】

  深秋的成州大地,到处瓜果飘香。走进小川镇,看到核桃堆,感受到成县核桃已走向全国。  农民经合组织成产业化中流砥柱  

  深秋的成州大地,到处瓜果飘香。走进小川镇,看到核桃堆,感受到成县核桃已走向全国。

  农民经合组织成产业化中流砥柱

  小川镇自古以来就是陇南农产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随着投资5000多万的中国西部核桃博物馆和核桃交易市场的建成使用,年交易额达1.5亿元。如今,这里的核桃坚果、核桃仁交易更加火爆。据核桃收购大户吴先生介绍,小川镇街道上收购核桃仁的门面有20家左右,平均每家约要交易核桃仁200吨到300吨之间。商贩郝宏瑞告诉记者,国庆节过后,收购的数量日益增加,价格也随之涨高,一公斤最高可卖到60元,去年他贩运核桃仁约140吨,纯收入约12万元。

  酒香不怕巷子深。成县核桃正是从这个乡镇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在这块宝地上成长的陇南市华龙恒业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市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加工核桃仁5种9个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有力地提升了成县核桃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县已建成年加工核桃仁500吨以上的核桃加工企业6户,年加工核桃3000多吨。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蓬勃发展的核桃产业办、核桃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推进核桃产业化发展的中流砥柱。正是从这里,“成县核桃”成为当地生态农业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载体。

  2001年,成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2007年,被国家公布为“核桃标准化示范县”,同年,被中国兰州海关批准为“进出口货物企业”。如今,成县50多万亩核桃树种出了生态致富的“核效应”,产值达1亿多元,已成为我国核桃种植大县及全国核桃主产区之一。

   让老百姓拿到增收致富的“绿卡”

  “成县自然条件优越,全国许多核桃优良品种在全县都能栽植且长势良好。我们正倾全力搞绿色成县建设,目标是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又要让老百姓拿到增收致富的‘绿卡’。”成县县委书记李祥如是说。

  多年来,成县坚持以生态建设为目标,把核桃产业作为全县特色产业的主导产业,依托项目牵动,行政推动,发展规模扩基地、搞科研提素质、强管理增效益、抓营销促流通,着力推进50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拥有核桃林50多万亩,核桃树1200万株,人均拥有50株,今年在遭受霜冻天气影响下,预计核桃坚果产量9000吨,产值在1.35亿元,农民核桃人均收入近700元。

  “成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质优良。核桃树不但是农民经济增收的优势树种,而且核桃树庞大的地下根系和巨大的地上树冠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对山区减轻旱灾、洪灾,减少泥石流发生,避免水土流失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成县核桃产业办主任胡继周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成县结合“双联”行动,把核桃技术培训送到田间地头。今年,县上研究制定了核桃树高接换优《实施方案》和核桃树综合管理《考核办法》,向全县农户印发核桃树常年综合管理技术要点挂图5万份,向全县帮扶干部印发核桃树常年综合管理技术月历手册1万份,举办技术培训班34期,培训农民1.2万人次,配发修剪嫁接工具6500套、喷雾器66台。今年栽植优质核桃嫁接苗1.66万亩、核桃树综合管理18万亩,嫁接换优5.2万亩,采集核桃接穗14万条,形成了全民齐抓共管核桃树产业的良好局面。

  在陈院镇政府驻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一个叫大垭村的地头。村支书崔义明说,大垭是全县有名的林果村、科技村,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截至去年底,全村共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近2000亩,基本上实现了林果整村覆盖,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0年的7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300多元。近年来,村上的技术骨干先后到陇南市七县一区及天水、略阳、新疆等地进行林果管理和嫁接技术劳务输出,共芽接优质核桃苗142万余株、高接换优110万余株,收入达100万余元,技术员人均纯收入达1万多元,嫁接技术服务已经成为该村重要的技能输出项目。

  成县红川镇东槐村农民张怀说,今年遭受早春霜冻的影响,他家的9亩核桃树也出产300公斤核桃仁,收入近2万元。他说,现在核桃树的采穗收入、地下套种的药材、庄稼等收入,每亩还能收入300元以上。“像我这样的种植户,村里还有好几个。周围几个村的核桃农户基本上都是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由合作社搞服务、打品牌、闯市场,我们种植户只要管好树,在家里等着数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