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68.com

贵州三都自治县农民的葡萄产业史

发布时间:2012-08-24 来源:中国水果交易网 作者:殷桃小娃子 阅读:(799)

【导读】

  【导语中国水果网】三都交梨乡葡萄从农民挑着卖,到路边等着卖,再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网上预订、以销定产,核心转变就是从被

  【导语·中国水果网】三都交梨乡葡萄从农民“挑着卖”,到路边“等着卖”,再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网上预订、以销定产,核心转变就是从被市场牵制到主动对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受力。这其中,农民抱团组建的合作社扮演了市场主体这一重要角色。贵州,需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让农产品成功跨过惊险的一跳。

  8月8日,三都自治县交梨乡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门前,村民们忙着往外地大卡车上装葡萄。当天,就有20多吨新鲜葡萄运往遵义、重庆等地,在各大水果超市上架。

  “现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省心又省力!”今年40岁的刘世周,1997年就种了6亩葡萄,“那时,葡萄成熟后要挑到丹寨县去卖,往返路费要12元,一挑100多斤,最高卖8毛一斤。虽然价格不高,但还是比种包谷强多了。”

  有了比较,刘世周又种了10多亩,村里种葡萄的人也越来越多,2004年全村葡萄已有几千亩。由于葡萄品质好,外地客商“嗅”到了商机,村民们把葡萄摆在路边等客商来收。

  但由于葡萄不耐储藏,外地客商竞相压价,村民只得低价出售。为改变被动局面,王恩文等8名村民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当时有20多名村民加入,刘世周是其中一员。

  2009年三都交梨乡成为全省首批“集团帮扶、整乡推进”试点乡镇之一,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前进村迎来了一个好时机。

  在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目前拥有会员476户,还注册了山野水晶葡萄品牌。

  “现在客商联系我们,谈好价钱后,我们统一电话通知村民们采摘。今年还成功实现网上订购,今天有湖南客商预订40吨。”王恩文喜形于色。

  在刘世周新修的两层砖房里,堆满了新摘的葡萄。“今天我家采了500多斤,就是头天合作社通知的。”刘世周说,过去是把葡萄摘来直接装箱,现在是分级装箱,按质论价不吃亏。

  我省去年建成1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05个标准化示范园(场)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基地。今年力争年内全省合作社突破1万家,认定省级示范社100家。

  记者手记

  三都交梨乡葡萄从农民“挑着卖”,到路边“等着卖”,再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网上预订、以销定产,核心转变就是从被市场牵制到主动对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受力。这其中,农民抱团组建的合作社扮演了市场主体这一重要角色。贵州,需要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让农产品成功跨过惊险的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