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68.com

黑龙江:蓝莓种植应当科学规划

发布时间:2012-07-18 来源:中国水果交易网 作者:殷桃小娃子 阅读:(834)

【导读】

  黑龙江省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然而,目前这一产业在育种、栽培上还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为此,

  黑龙江省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喜人。然而,目前这一产业在育种、栽培上还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农学博士、小浆果课题组负责人、省蓝莓协会副理事长霍俊伟。

  科学育种 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

  蓝莓在北美种植有百年历史。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黑龙江省近几年开始对蓝莓进行引种试栽,大小兴安岭虽有大量的野生蓝莓(即笃斯越橘),但这些年一直处于掠夺性开采,并没有对其进行育种研究。

  霍俊伟告诉记者,从科学的角度上说,品种在生产推广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审定或登记。育出一个蓝莓品种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时间。现在东北农业大学研究了10年蓝靛果,才选育并登记了一个新品种。目前在黑龙江省种植的蓝莓品种基本没有经过审定或登记,这在生产上存在很大隐忧,不利于黑龙江省蓝莓产业良性发展。

  霍俊伟说,从北美引进的蓝莓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蓝莓在很多地区除了需要土壤改良,冬季还需要埋土防寒,因此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由于试验时间很短,这些品种的越冬性尚需检验。去年冬季,黑龙江省遭遇冬季少雪、干旱气候,许多半高丛品种在埋土防寒情况下,仍然出现冻害和抽条现象。因此,在没经过品种审定或登记情况下,盲目大面积推广种植风险很大。目前,黑龙江省的蓝莓栽种状况多是边试验边推广边发展。

  就蓝莓育种问题,霍俊伟建议,在目前没有更合适的加工型蓝莓品种情况下,还应主要选择越冬性相对最强的“美登”作为主栽品种,许多半高丛品种虽然果大,商品性好,但防寒困难,越冬风险大。他建议黑龙江省尽快开展蓝莓育种科技攻关,尽快培育出适合黑龙江省不同地区栽种的蓝莓品种。

  科学栽培 保质提量的有力保障

  在黑龙江省一些蓝莓种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霍俊伟发现很多地方“重”种植“轻”栽培技术。

  蓝莓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土壤应松软,有机质含量一般为8%~12%。目前我国的蓝莓产区,除了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土壤和草炭土壤类型外,都面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和PH值偏高状况,所以改良土壤十分重要。蓝莓栽培技术环节比较复杂,要求精耕细作,只有在土壤改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环节都做到位,才有可能获得丰产。

  目前黑龙江省很多地区在园地选择及栽培技术环节上都存在问题,尤其在蓝莓生长期间,对土壤改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都没有做到精细化。如果这些技术环节不引起重视,就会导致新种的蓝莓生长结果不正常,甚至整株死亡。

  另外,各地在发展蓝莓产业的同时,重“育苗”轻“建园”。目前,黑龙江省的组培育苗和扦插育苗技术都很成熟,供苗量也较大,但最关键的蓝莓栽培丰产高效示范园却很少见。受蓝莓产业美好前景带动,一些企业栽培蓝莓积极性较高,但往往过多地追求面积,而忽视了栽培管理环节,这直接导致了在园地选择、土壤改良及栽后管理等环节出现很多问题。

  霍俊伟表示,黑龙江省在蓝莓栽培上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黑龙江省开展蓝莓大面积人工种植起步较晚,这方面的专家又非常少,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及技术人员为蓝莓栽种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科学规划 带动小浆果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蕴藏野生蓝莓27万吨,占全国野生蓝莓储量的90%,占世界的30%。此外,同国内其它地区栽培的鲜食品种相比,黑龙江省野生蓝莓具有寒地、野生、有机、保健的稀有性和独特性。而且黑龙江省林业用地资源丰富,是我国发展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产业最具潜力的地区。如何科学规划发展这一产业尤显重要。

  霍俊伟认为,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划定蓝莓的适合种植区域。按照“适区发展、适度规模”原则,科学制定蓝莓种植规划。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各区域特点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蓝靛果是与蓝莓同时列入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的一个新型小浆果,虽与蓝莓分属于两种不同树种,但由于果实同为蓝色,同时具备不需要刻意对土壤调酸,越冬不需要埋土防寒,栽培省工、花青素含量高等优点,受到很多种植及加工企业欢迎,已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在目前蓝莓种植成本很高的前提下,霍俊伟建议,要重视并科学推进蓝靛果的种植。

  霍俊伟认为,黑龙江省在积极发展蓝莓产业之时,也要发展黑龙江省的特色小浆果产业。黑龙江省传统的优势树种——黑加仑、树莓、沙棘等小浆果,无论在品种还是在栽培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并被国内外广泛认可。对这些树种的种植和开发,可以作为蓝莓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补充,通过蓝莓加工业带动黑龙江省整体小浆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