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光临中国水果交易网10年老站!
- 会员登录
- 注册会员
- 客服QQ:99628038
- 用户交流群3:334812283
- 采购经销商群:226330933
延安“新果农”:黄土坡上种下新希望
【导读】
以前种些小杂粮,只够一家老小的吃食。现在种苹果树,眼瞅着马上就要挂果了,致富的希望都在这上面哩!陕西延安志丹县杏河镇
盛夏时节的陕北高原,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黄土漫天的模样。7月25日,记者驱车行驶在革命老区延安的山山峁峁间,只见满目青翠,大片山地苹果园点缀其间。
李军和老父亲刚从果园里出来,脚上还沾着泥土。他的苹果园有68亩,尽管才栽了5年,一些果树已经挂上了果子。
志丹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和延安市北部的另外7个县区一样,因为干旱少雨、冰雹灾害频发,曾经被认为是不适宜苹果生长的地带。而百里之外的延安南部县区早已因出产苹果而出名。“那时听说人家南边的农民种苹果发了家,咱也是‘眼红’得不行!”李军憨憨地笑着说。
短短几年间,退耕还林不仅“还”了延安的碧水青山,也让当地的降雨量逐渐丰沛,加之抽干、病虫防治、土肥水管理、栽植密度等技术的改进,被农业专家认定为苹果优生区的边缘地带。
顺着李军手指的方向,成片的果园向远处蔓延开去。果树间保持4至5米的间距,上面覆盖着地膜,每棵果树上都挂着诱虫灯和粘虫板,一些套着纸袋的苹果已经“破茧而出”。
“以前咱不懂技术,观念也不行,种些杂粮、土豆,一亩地也就挣一两百元,一年到头也就够个肚子饱。全家7口人就指着这点土地过活,没个盼头。”
穷则思变,不仅是李军的想法,当地政府也开始思考如何拓宽农民致富的路子。“苹果北扩”被陕西确定为发展的新方向。免费为农民提供化肥、树苗,无偿为农民搭起防雹网,提供技术培训示范,果园从新生事物变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门路。
短短几年间,延安北部的志丹、安塞、宝塔等县区建起了103个共计2.2万亩的幼树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其中相当一部分实现了“4年见花、5年挂果”的目标。
在志丹县占地500亩的北部山地苹果试验基地,工作人员谢志金告诉记者:“栽培技术试验主要研究解决北部山地苹果中的技术问题,标准化生产技术告诉农民如何科学种植。我们还经常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李军曾经得到这个试验基地技术人员的培训。“听来收果子的人说,现在咱北部山地的苹果含糖量更高,价格比南部县区每斤高出4角到6角,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净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以上。”李军说。
而一些“老果农”已经开始享受种苹果带来的实惠。在志丹县双河乡李家湾村,全村50多户农民家家有果树。“有政府扶持,一亩地自己只要投入100多元,收入可在8000元以上。”果农李有才告诉记者,自家的6亩果园收入在6万元左右。今年,他又新栽了26亩果树。“这比打工强,稳定、自由,收入还高。有了果树,咱农民不用出门打工一样能过上好日子。”